VR廣告平台主的告白:穩定性及教育真的很重要

(本文選自VentureBeat,作者是美國VR廣告平台Omnivirt的CEO Brad Phaisan,他希望分享對於VR廣告產業的幾點觀察,拋磚引玉互相砥礪切磋。)
實境產業透過穩定且更優異的效益,吸引了許多大型企業回頭客,例如環球影業、探索內華達、高樂氏、國泰航空、家得寶、還有迪士尼,都曾經進行多次的VR廣告企劃。如果投入沒有正面效益,相信這些企業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運用實境。
雖然市場開始有正面的轉變,VR產業仍需繼續努力證明自我價值。每年美國有880億美金的數位廣告市場,目前99%都還是投入在2D內容的產出上,即使有數據佐證VR內容效果更好,VR產業仍應努力進行說服。除了提供良好的表現及顧客體驗外,穩定度也是我們要著重的重點。
跨平台也不怕
記不記得當年,IE、火狐、Chrome還在激烈競爭時,每家瀏覽器讀取網頁,顯示出來的頁面都不盡相同?現在實境產業碰到的問題,跟Web 2.0時代碰到的問題其實很類似,甚至還更棘手一些。每台手機可能裝Chrome、Safari、或是原廠搭配的不同瀏覽器,每款App打開外部連結,原生顯示的樣子又不一樣,這是我們需要克服的重點。
沒有任何品牌希望自己的廣告因為這樣故障或效果打折,所以目標二:完整觸及目標客群就變得很重要了。除了希望自己的客群不需要再安裝新App,我們發現最新版的iOS和iPhone都無法收看YouTube 360影片,所以我們透過自己的3D圖像渲染技術,確保各平台上的體驗都能夠一致。

新興產業的狀況常常很類似,很多同行說得天花亂墜,如果不能夠提供Demo讓你的客戶眼見為憑,其實意義不大。AR/VR要求「好看、炫」,其實許多新創公司沒有辦法拿出主打的Demo或是產品供客戶體驗,如果顧客沒有辦法感受到優勢,那又怎麼能確保推廣可以順利進行呢?
我們的第一個客戶紐約時報,就因為我們提供可用的廣告解決方案演示,決定跟我們合作。「提供參考」這個步驟真的至為關鍵,我們可以看看下圖,知道大致的效果如何:


米菲多媒體提供不同產業別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,我們開發的MAKAR編輯平台維持穩定的更新,除了Demo之外,更能自行測試打造專案,歡迎與我們聯繫了解詳情: sales@miflydesign.com